发布时间:2023-01-27 15:46:00 浏览:
这一年,中国商业在压力中前行,虽经历重重挑战,却充满韧性,在坚持中探索,在坚守中前行。
这一年,相关扶持政策相继出台落地,为商业企业走出疫情、重启增长提供有力支撑,为商贸流通行业创新发展注入强心针。
这一年,发生了很多重要且具有深远意义的商业大事件,当我们将目光重新聚焦于此,会发现,中国经济正在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对冲前进道路上的一切不确定性。我们相信,中国商业也正在向新而生!
梳理中国商业过去一年的发展历程,总会有一些极具代表性的新闻事件引发人们的关注。为记录这些反映行业跳动脉搏、折射行业发展历程的新闻事件,也为了更好勾勒出过去一年中国商业发展的关键节点,描绘出中国商业未来发展的新趋势、新格局,中国商业联合会与中国商报社共同评选出“2022年中国商业十大新闻”,作为2022年的注脚,以期辨当下之惑、思明日之变。
4月10日,《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正式发布。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意见明确,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坚强支撑。
根据意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工作原则是:立足内需,畅通循环;立破并举,完善制度;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系统协同,稳妥推进。主要目标是:持续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和规模拓展,加快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进一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培育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
当今世界,最稀缺的资源是市场。眼下,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举措。通过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以提升供给质量创造更多市场需求,以优化市场环境释放更大消费潜力,以打通堵点卡点拓展更广阔流通空间,以公平公正监管营造更透明营商环境,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国统一大市场不是封闭的内循环,而是国内国际循环相互促进。要以国内大循环和统一大市场为支撑,有效利用全球要素和市场资源,使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更好联通。
2022年,虽然全球经济面临疫情冲击,供应链、产业链受到严重影响,但是中国作为后疫情时代最具增长活力的市场之一,广交会、消博会、服贸会、进博会等国际级展会的如期顺利召开,勾勒出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与信心。
即便受到疫情影响,2022年的四大展会仍吸引全球企业广泛参与。7月,第二届消博会吸引2800多个知名品牌参展;9月,2022年服贸会共达成各类成果1300余个;10月,第132届广交会上传展品超过306万件,创历史新高;11月,第五届进博会总成交额735.2亿美元,同比增长3.9%......借助四大展会的重要窗口,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纷纷对中国市场投下了“信任票”。四大展会架起各方走近中国的桥梁,而与此相连接的,是中国与世界更为宽广的合作空间。
眼下,贸易是确保全球货物和服务供应以及维持价值链运作的重要工具。2022年,中国已成为后疫情时代经济增长最具活力的市场之一,拥有巨大的消费体量。中国正通过消博会、广交会、进博会和服贸会等重大国家级展会“矩阵”,搭建互利共赢的合作平台,推动形成集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于一体的经济生态圈。新创意、新理念、新科技,是贯穿四大展会的不变主题。
2022年,面对疫情反复、部分地区出现极端天气等冲击,商贸流通行业线上线下齐发力,全力以赴、共克时艰,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响应保供稳价号召,多方筹措货源,及时补货,保障生活必需品的供应;积极引导消费,做好经营场所疫情防控工作,克服营运困难,力争持续开业不闭店;积极打造消费新场景,促进消费加快复苏。
超市、便民网点、电商企业、配送企业等线上线下商业企业是保供体系的末梢,也是市场力量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在保障商品供应、统筹运力调度、优化配送服务、加强平台管理等方面全面发力,力保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
抗疫过程中物流环节面临不小的压力,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更是面临运力不足的难题。为了保证发生疫情地区的运力,线上线下商业企业纷纷从其他地区调拨人员支援,还有企业启用“共享员工”模式。上海发生疫情期间,新一代自动配送车、智能无人机、智能快递车等进入封控区开展无接触式配送。
越来越多的商业企业在保供工作中运用大数据以及高科技设备,实现科学备货,并优化配送服务,使保供工作越来越高效。在补充运力方面,商业企业与其他企业跨界合作,有效解决商业企业运力不足问题、双方供需问题以及临时再就业问题。在保供工作中,线上线下商业企业迅速反应,积极主动参与,展现了企业的社会担当。
△2022年,面对疫情反复、部分地区出现极端天气等冲击,商贸流通行业线上线下齐发力,全力保障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图片由摄图网提供)
历经14年的“双11”,在2022年终于做出极大改变——身为“双11”的主要参与者,天猫与京东未公布平台的最终成交额。2022年,电商平台的运营思路明显发生转变,不再简单追求成交额,进一步淡化低价竞争,将更多注意力放在对商家和消费者的服务质量提升以及整个平台经济的增长质量上。各大电商平台不断完善消费者端的服务体验,加大对商家的扶持力度。
此外,电商平台定位也开始发生转变,那就是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助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共融共生。一年来BOB体彩官方app下载,电商平台助力乡村振兴,带动多产业共同发展。
而随着监管加强,当前电商平台之间变得更加开放包容,互联互通进展加快。电商平台之间的恶性竞争逐渐淡化,商家多平台经营成为趋势,平台之间也开始进行资源互通。
在电商行业整体增速放缓、趋稳的当下,电商平台不再过多关注交易额,更多关注服务质量、服务实体经济,这些变化无疑是一种新突破。眼下,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经济增速放缓的双重压力下,及时捕捉消费者变化和新机会,对电商平台来说至关重要。“江湖仍在,学习接受平淡,接受不疯狂的增长,才是新的开始。”
2022年预制菜一度炙手可热,但制造出行业最热新闻的并不是业内人士,而是突然闯入的罗敏。
2022年夏天,沉寂已久的趣店CEO罗敏迎来了他的高光时刻。8月17日,罗敏投入重金,邀请贾乃亮、傅首尔等明星在抖音上开展了一场长达19个小时的“一分钱请吃酸菜鱼”直播活动。为了引流造势,趣店在直播间以1分钱/份的价格销售预制菜,还向用户赠送iPhone。此举奏效,吸引了大量流量,当晚直播间观看人次超过9000万,上百万份预制菜销售一空,罗敏的抖音账号粉丝暴涨至458万。次日,为了继续炒作话题,罗敏又跑到当时爆红的东方甄选直播间,但这一次,罗敏期待中的热搜是上了,可惜是负面新闻,不仅让罗敏大量掉粉,也让他刚刚在预制菜领域重金砸出的浪头迅速化为涟漪。
此后,还没过完夏天,被罗敏视为趣店全面转型业务、“投资上不封顶”的预制菜项目就偃旗息鼓。在9月6日发布的中期财报中,趣店表示:“计划削减预制菜项目上的投入,将推出裁员、同供应商终止合作、清库存等一系列措施。”在抖音平台上,“趣店预制菜”和“趣店生鲜旗舰店”两个账号自8月28日起再未更新。
预制菜产业链较长,从“田头”到“餐桌”过程中的短板不容忽视。目前,预制菜行业还没有出现真正的超级品牌,也没有制定出统一标准,行业整体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散”的特征明显。随着“罗敏们”的纷纷退场,预制菜也结束了上半年如日中天的好光景,下半年在平淡中继续向前。事实证明,做好这个行业需要长期主义心态和很专业的行业素养。
△重庆市梁平区奇爽食品有限公司内,工人在对预制菜产品进行真空包装。(图片由CNSPHOTO提供)
2022年,中式餐饮品牌开启扎堆上市潮。据不完全统计,杨国福麻辣烫、老娘舅、老乡鸡、乡村基、绿茶餐厅等品牌均启动了上市程序。作为现金流充裕的行业代表,餐饮行业在近几年疫情反复的背景下,面临严重“失血”。
BOB体彩平台注册
早前,中餐品牌对于融资、上市的积极性并不高,上市的中餐企业更是屈指可数,A股主板当前仅存全聚德、同庆楼、西安饮食3家。现如今,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认识到了现金流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活下去”并占领市场,中餐品牌们开始更加主动地拥抱资本、加速融资。
餐饮行业看似门槛较低,但要做好经营难度极大。多数中式餐企除了面临日渐增高的人力成本、高食材成本、高房租、低毛利的问题之外,还要面对产品同质化严重、服务单一、体验差,以及外卖的冲击。
当前,中式餐饮积极上市,既是头部餐饮品牌的融资抢跑,又是大家对未来不确定性恐惧的未雨绸缪。有了资本的助力,品牌自建供应链,建立垂直深度壁垒,将是未来竞争格局中拉开差距的关键。但内地A股对于餐饮企业的上市审批仍然十分严格,能成功上市的餐饮企业寥寥无几,未来更多的中餐企业可能会选择在美国或我国香港上市。
经历了2021年的喧嚣和高调,2022年仓储会员店变得非常低调,但这并不意味着行业竞争放缓,事实上,竞争更加激烈了。目前,山姆、Costco、家乐福、麦德龙、盒马、家家悦等外资和本土零售商要么提速,要么新近入局,仓储会员店赛道热闹非凡。
11月30日,山姆会员商店对外宣布,对10款复购率和渗透率最高的“会员年度心选”商品做出长期价格下调,降幅均超过10%,有些单品的降幅甚至超过15%。此次让利的商品均来自于山姆自有品牌Member’s Mark中被广泛誉为“山姆标杆”的常青英雄单品。根据山姆基于2023年的销售预测及价格下调幅度综合测算,此次降价给予会员的年度让利总金额预计将达到5亿元。
与此同时,山姆还宣布升级百货业务,借助强大的全球供应链实力和品牌议价能力,精选和开发兼具差异化和价格优势的百货商品,以更低的价格销售国际大牌和其他优质商品。
山姆上述举动在低调中进行,但影响却不小,反映出曾被看作是蓝海的仓储会员制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事实上,无论是传统商超,还是会员店,抑或是未来其他全新的模式,无论谁是最终答案,唯有能构建稳定供应链,适应当地消费者的需求,拥有成熟且可复制的盈利模式,才能站稳脚跟。
除了Bershka、Pull&Bear和Stradivarius这三个姊妹品牌外,快时尚巨头在国内市场的地位均大不如前。3月31日,H&M旗下的MONKI天猫官方旗舰店闭店,6月24日,H&M关闭了营业15年的位于上海淮海中路的内地首店;2022财年中报披露,优衣库在我国市场的销售收益下降,在大中华区暂时关闭133家门店。
显然,随着年轻消费者购买需求的变化,质量差、风格太过廉价的服装已无法满足他们的消费需求。近年来,国内年轻消费者的审美在不断升级,开始追求一份“入乡随俗”的本土化触达,设计和生产符合中国人审美需求的产品才是正道。可以看到,国内产品的质量和款式已经告别过去的单一呆板和粗制滥造,以中国李宁、波司登、安踏、太平鸟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国产品牌崛起,并在加紧营销和扩张的步伐。
部分国际快时尚服装品牌在疫情的冲击和市场不断变化中,正节节败退。服装行业正在更新换代,随着国内消费群体意识的改变和竞品的不断发展,快时尚品牌也当不断自我革新,严把质量关,推出消费者更愿意买单的产品。目前,国内品牌凭借质量和款式,逐步试水落地购物中心核心位置,探索并引领中国消费潮流。而借势起飞的国内品牌,也需要找准自己的增长期,除了做好产品和设计外,更需要赋予中国文化新内涵,才能把握市场,走得更快更远。
纵观2022年,前置仓生鲜电商行业经历了一轮“生死劫”。作为行业“双巨头”,每日优鲜频频拖欠货款、清退员工、破产玩消失;叮咚买菜也在连年亏损的压力下,接连退出了多个城市。
实际上,每日优鲜与叮咚买菜所处的困境,仅仅是前置仓生鲜电商行业发展遇挫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近年来,在生鲜电商的4000多个入局者中,4%盈亏平衡,88%亏损,7%巨额亏损,最终只有1%实现了盈利。在外部资本谨慎、行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生鲜电商赛道整体已经呈现“收缩”的态势,迎来新一轮洗牌期。
生鲜电商本质上是一个“烧钱”的行业,前置仓模式的生鲜电商由于距离用户更近、送达时效更短、损耗率更高,从而使履约成本更加昂贵。即便是上市后的每日优鲜与叮咚买菜,也无法在短期内解决巨额亏损的问题。一直以来,多数资本以“互联网模式”来培育前置仓生鲜电商,希望“亏损”获客后再实现盈利,但这一模式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困难。
前置仓模式的重投入,以及平台如何扩张业务版图,什么时点、什么数量是最合适的BOB体彩官方app下载,对生鲜电商平台的存续提出的考问并未结束。未来,前置仓生鲜电商能否穿越周期,实现稳定增长,持续降本增效,提高利润直至实现全面盈利才是关键。对于行业而言BOB体彩官方app下载,烧钱终究是把“双刃剑”,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商业本质,做好产品与服务,实现“自我造血”。
△2022年,前置仓生鲜电商行业发展遇挫。未来,前置仓生鲜电商能否穿越周期,实现稳定增长,持续降本增效,提高利润直至实现全面盈利才是关键。(图片由CNSPHOTO提供)
进入中国市场24年来,宜家首次在华关店。2022年4月,宜家先是宣布贵阳线月关闭了上海杨浦商场店。数据显示,随着近几年国内家居产业不断转型升级,宜家的核心竞争力在逐渐下降。同时,在和本土品牌竞争的过程中宜家也面临更大的压力。
事实上,宜家目前面临的困境只是众多家居企业的一个缩影。受疫情反复、房地产行业遇冷等因素影响,今年以来全国建材家居市场销售有所放缓。除了宜家之外,全国多地家居卖场传出关门的消息,居然之家、红星美凯龙等家居龙头企业也出现了闭店的情况。国内家居行业的经营压力与日俱增,正在面临新一轮深度洗牌,也倒逼家居卖场不断转型升级,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已是大势所趋。
很多的必然,都是偶然;但偶然之中,则包含着必然。用互联网模式改造家装、家居行业方兴未艾。前有阿里“躺平”系列的探索,后有“我在家”等初创品牌的入局。与纯粹的互联网公司相比,宜家拥有线下触点的优势,或许能够在渠道融合上走得更远。
(原标题:中国商业联合会与中国商报社共同评出2022年中国商业十大新闻)